“泉城行”训练营座谈会举行,百名学子为济南发展进言献策

“很荣幸有机会参加这次训练营,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市情市貌、城市规划、重点企业和人才政策。我们认为,济南这座城市,总结说来就是景美、人美、生活美。”29日,由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山东省北京大学校友会、山东省清华大学校友会、山东省南开大学校友会协办的“选择济南共赢未来”2021优秀大学生就业创业“泉城行”训练营座谈会举行。

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创业培训等,百名学子齐聚一堂,分享自己眼中的济南之美、济南之变,并为济南未来的发展进言献策。

学子眼中的济南之美:

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希望之城

“老舍先生用温晴形容济南的冬天,我想用热情来形容济南的夏天。济南之美,除了环境优美,更美在每个热情待人、工作充满干劲的济南人。”29日下午的座谈会上,南开大学徐英惠同学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济南之美。她说,通过此次泉城行,对济南市情市貌、城市发展规划有了了解,对济南市龙头企业、起步区整体规划进行现场观摩,发现济南更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活力之城,是一座有美好前景、机遇叠加的希望之城。

“济南人民的好客和真诚让我印象深刻,济南政府对于人才的重视和诚意也深深的打动了我们。”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生何源说,济南是一座朴实、包容的城市。她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期待济南有更好的发展,也希望能够在济南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大展身手。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城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同时,济南也是一座适合宜居、令人向往的城市。”南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于振婷说,在这座城市,能感受到济南人的亲切,也能感受到济南的发展潜力及现代化的魅力,是一座兼具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城市。

学子眼中的济南之变:

博士毕业回到家乡,在这里看到无限可能

在交流过程中,不少学子表示愿意在济南市的各行各业里发光发热,这离不开济南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前几天我正式加入了齐鲁制药这个大家庭,将在济南这个温馨有爱的城市开始我的新的逐梦旅程。”此次座谈会上,2021届北京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博士于越作为毕业生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南人,九年前,于越离开济南,到北京开始了大学生活。近年来,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于越感到惊喜。她说,今天的济南生机盎然,求贤若渴,“在这座城市,我看到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北京大学博士生丁元帅分享了自己眼中济南的变化。他说,时隔九年再次来到济南,感觉济南市容市貌有了很大变化,道路更加整洁宽敞,环境优美,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学子为济南献一策:

利用所学专业,为城市发展做贡献

经过几天的泉城行,学子们也结合自己的专业为济南提出了不少建议,积极献言献策,希望济南这座城市能变得更好。

“理工科的同学想结合自己专业所学,提升整个城市的生活质量,我们组已经有同学拿到了重汽的offer,想利用大数据去改善城市交通质量、医疗服务水平。”清华大学2019级科学史系硕士生刘茗菲说,有不少理工科的博士生提到,从学校出来的博士很大一部分时间专注在科研上面,有想创业的想法但却迈不开步子,希望能在济南得到好的平台、团队的指导。

“在济南,我不仅看到了老城区的繁华,也看到了城市新区正在不断发展。”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文戈是首次来到济南,在“我为济南献一策”议题中,就读于社会保障专业的他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培育公共服务软实力等方面,为济南城市发展给出了规划建议。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的城市气质,我建议用‘清新’二字。”北京大学力学系统与控制专业研三学生刘金昊说,在塑造城市知名度上,济南应该更好地挖掘并推广鲜明且独特的城市气质,比如“泉”这个字听起来就非常灵动雅致,可以与名士文化、诗词文化、曲艺文化、饮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济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济南将为青年学子就业创业

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力实施‘选择济南共赢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行动,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截至6月份,吸引外地高校毕业生来济就业5万多人。”座谈会上,济南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刘文军介绍了济南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

刘文军说,济南市通过人才政策供给落实、增加就业岗位和搭建企业与学校间桥梁等渠道,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创业政策,与驻济高校举办6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系列活动,提供招聘岗位10万多个。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引才育才并重,努力打造青年人才集聚新高地。”济南市人社局副局长、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窦进科说,接下来将会为青年学子就业创业提供更好地政策支持,为大家的发展保驾护航。